1 |
中国科学技术史·建筑卷 |
建筑历史 |
历史研究所 |
傅熹年 |
2009年度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|
2 |
承德普宁寺建筑研究 |
建筑历史 |
历史研究所 |
孙大章、韩淑兰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|
3 |
《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》编制 |
规划、建筑、结构、设备 |
集团 |
张 军、刘燕辉、王文艳、何建清、赵 辉、丁 杰、李 宏、任世英、毛英辉、王力波、熊 燕、张生友、申 林、李端文、李立晓、张国东、梁万军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|
4 |
高节能指标小砌块建筑体系开发研究 |
建筑、建材 |
工程中心 |
仲继寿、娄 霓、张兰英、张 昕、衡立松、张晓泉、张广宇、赵 鑫、曹 颖、王 岩、何建清、谷德庆、魏 曦、蔡玉龙、董明海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|
5 |
焊接薄壁箱形构件大跨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|
建筑结构 |
结构院 |
范 重、彭 翼、刘先明、吴学敏、王 喆、李 丽、郁银泉、 胡纯炀、范学伟、杨 苏、胡天兵、史 杰、孙海林、唐 杰、董庆元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|
6 |
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|
建筑结构 |
结构院 |
朱炳寅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|
7 |
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|
给水排水 |
机电院 |
赵 锂、杨世兴、傅文华、周 蔚、王耀堂、赵 昕、高 峰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|
8 |
建筑机电节能设计研究 |
建筑设备 |
机电院 |
欧阳东、张文才、赵世明、宋孝春、陈 琪、吕 丽、王苏阳、许海松、王玉卿、孙淑萍、梁 琳、郭玉欣、郭利群、魏文宇、曹 磊、高 峰、刘筱屏、王 加、张亚立、王 烈、阚 旋、俞炉烽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9 |
建筑机电设备开放式通信协议 |
建筑设备 |
机电院 |
欧阳东、吕 丽、张文才、李陆峰、孙鸢飞 |
2009年度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|
10 |
村庄整治标准 |
城乡规划 |
规划院 |
方 明、赵 辉、单彦名、邵爱云、杜白操、陈 敏、傅 晶、董艳芳、冯新刚、陈 玲、白 芳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11 |
镇、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办法研究 |
城乡规划 |
规划院 |
方 明、赵 辉、任世英、熊 燕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12 |
村镇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 |
建筑设计 |
规划院 |
方 明、董艳芳、白小羽、赵柏年、胡 桃、乔 兵、丁再励、郭文霞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13 |
人民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 |
人防(建筑、结构、暖通空调、给排水、电气) |
标准院 |
王焕东、张瑞龙、袁代光、赵贵华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14 |
滨海城市(深圳)地表径流污染研究 |
环境科学与工程 |
城建院 |
黄 鹄、何 强、胡 胜、李景贤、郑道才、潘彩萍、申小艾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|
15 |
二甲醚城市燃气储配技术与设施研究 |
燃气 |
华北院 |
王 启、项友谦、刘 彤、赵自军、胡 宇、严荣松、高 勇、刘文博、李文硕、张金环、渠艳红、高文学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|
16 |
橡胶膜和刚玉微孔曝气器行业标准修订研究 |
给水排水 |
华北院 |
颜秀勤、海 洋、李 伟、王岩芳、刘 芳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17 |
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应用 |
环境工程 |
华北院 |
刘淑玲、闵海华、曾 理、刘树峰、王 起、王 琦、黄万金、练海燕、杜 昱、王 敏、张 宁、刘鸿智、王 颖、蒋金明、陈会良、孙月驰、曲伟国、唐远刚、高 波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18 |
天然气管道沿悬吊体系桥梁铺设的补偿方式与防护机制研究 |
燃气 |
华北院 |
刘 瑛、马鸿敬、曾 力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19 |
《城镇燃气用二甲醚》CJ/T 259—2007 |
燃气 |
华北院 |
项友谦、王 启、李文硕 |
2008年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|
20 |
居住建设健康影响规律及评估研究 |
建筑 |
工程中心 |
赵旭、靳瑞冬、姚民先 |
|
21 |
“建筑设计和标准编制技术支持服务”项目的总结报告 |
|
集团 |
王文艳、李 宏、孙 英、郭 景、张树君、顾 均、唐晓丽、严 伟 |
|